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安徽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2016年工作要点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6-12-16 14:09:46
省发展改革委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制定省发展改革委2016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1.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按照“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的要求,妥善处置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积极稳妥引导过剩产能在供给侧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社会稳定。

2.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1)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2)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组建电力交易机构,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3)平衡各种运输方式,提升江海联运、多式联运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4)继续实施精准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完善落实“三项清单”制度,持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指导企业加大“调转促”力度,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力推进企业重点项目落地。

3.注重防控金融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促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管理与防控,对一些高负债企业防止“逃废债”。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防止区域性风险。对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给予格外关注。

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供”、“需”两端发力,切实拿出管用的措施,加快去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棚改货币化改革力度。

二、突出创新驱动,全面实施“4105”行动计划

5.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按照项目落实、要素落实、推进落实、责任落实的要求,着力谋划建设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进首批14个基地建设,落实政策支持和园区配套,实施813个重大项目,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序启动第二批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鼓励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推进合芜蚌新型显示、芜马合机器人两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积极争取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等更多基地列入国家试点。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6.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1)制定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以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3个新体系和7个新机制”为重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力争在高校院所源头创新机制、政府创新管理机制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协调落实有关改革举措,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出台配套细则,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试验取得实效。

(2)规划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对绩效评价优秀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补助。推进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3)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7.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梳理50项左右重大技术清单,整合创新资源,组织集中科技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有含金量的技术成果并实现转化。继续组织企业申报一批国家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出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开展安徽省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各类众创空间发展,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鼓励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业基地等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载体。进一步盘活政府主导的孵化器,提升配套增值服务功能;支持民营孵化器创新盈利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等支持创业创新政策。开展“创客之星”评选。

8.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推进品牌培育、绿色发展、智能改造、工业强基、军民结合“五大行动”。落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个以上。对接国家“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融合发展,推动技术、产品、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推进汽车、钢铁、家电、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2)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化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军民先进技术合作。

(3)落实《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培育一批名品、名企、名牌。

9.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方向,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启动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发展新兴旅游业态,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流通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创新流通业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深化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择优筛选发展基础好、工作制度完善的市申报第二批国家试点。深入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落实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依托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地、交通枢纽,再规划建设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一批示范园区。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0家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服务业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加强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

10.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实《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深入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建设一批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专用原料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发展农业物联网,有序推进农村商品服务体系试点县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

11.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突出项目带动,发挥投资稳定增长作用

12.实施一批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

(1)围绕交通、水利、能源和新能源等方面,加快推进商合杭、合安高铁、月潭水库等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江巷水库、安九高铁、芜湖宣城机场以及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改扩建等项目;确保淮水北调工程、郑徐客运专线、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建成;加快合肥至宿迁至新沂高铁等前期工作。

(2)编制实施2016年“大新专”项目、储备项目、省领导联系推进项目、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等计划,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

(3)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进一步加强对接和谋划,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制实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

(4)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增快速客运铁路7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9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300公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4万公里。启动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力争开工岳武高速东延、德上高速合肥至枞阳段、黄山至千岛湖高速3个PPP试点项目,建成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溧阳至广德、德上高速利辛至淮南段、德上高速淮南至合肥段、宿州至扬州高速天长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和沙颍河汾泉河杨桥船闸扩建、滁州港来安港区汊河码头2个水运重点工程。

13.多措并举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充实完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三年滚动项目库,扎实做好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在落实好棚户区改造、国省干道改造及铁路征地拆迁等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开发性金融机构新一轮战略合作。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实社会投资主体,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发挥好国家平台的宣传作用,再推出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14.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

(1)落实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强化项目建设的服务、推动和指导。全面实行项目台账管理,按照“建账、查账、报账”要求,对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四类项目,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分类调度推进,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

(2)继续加强稽察、检查和督查,促进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建设资金项目规范运作,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

15.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坚持以实施六大消费工程为重点,因势利导,改进供给不足、不优问题,进一步拓展品质提升型消费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增长空间,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全域旅游、信息消费等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10个养老服务产业重大示范项目。鼓励引导消费模式创新,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6.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做好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狠抓政策落实,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四、突出改革攻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17.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积极做好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紧跟国家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及时修订我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以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

(2)出台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意见,进一步激发社会和民间投资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3)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完善并扩大投资项目的“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运行效果。

18.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全面落实国家推进石油、天然气、交通、电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的政策措施。

(2)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1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推进医联体建设,重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推进医保经办体制改革,督促25个试点统筹地区完成商业保险机构遴选,实现与基本医保对接。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

20.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规则,开展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加快整合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建成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逐步建立以信用约束为主的激励惩戒机制。

21.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用,加强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推动各市、各部门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七日内“双公告”。强化信用联动奖惩和信用信息应用,加快制定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建立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宣传,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进合肥市、芜湖市部分领域和县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22.积极推进各类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省党政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芜湖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淮北和定远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衔接好国有林场、盐业体制等改革。

23.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从“群众跑腿”向“数字跑路”转变。

24.抓好改革任务推进落实。深入扎实抓好改革落实各项工作,建立省发展改革委2016年改革任务台账,制定印发重点改革任务推进计划,坚持和完善定期调度机制,认真做好改革督察相关工作,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我委牵头负责的各项改革任务按要求顺利完成。加强改革信息报送、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及时反映我委改革工作动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五、突出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25.继续实施国家区域战略规划。

(1)组织实施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5年修订)》,争取延续相关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苏滁、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和各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加快集聚。

(2)围绕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皖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程,进一步深化南北结对合作,完善并落实支持政策,推动“3+6”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提质增效。

(3)以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抓手,着力推进皖西革命老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促进老区加快发展。

(4)按照“六个示范”和“1+5”行动计划要求,完善皖南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免税店、文化旅游产业差别化用地等政策。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努力提升皖南示范区核心竞争力。

(5)围绕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进一步突出合肥经济圈产业协作、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协同联动,带动周边加快发展。

(6)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编制新区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区定位、重点任务,助力合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7)按照“治兴并举”的思路,加快推动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实施综合治水、航道等级提升、特色产业升级、城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等五大工程,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

26.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

(1)深入落实新型城镇化试点省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融双新”工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35”行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三权落实、五有并轨”,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中小城市发展水平。加快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2)进一步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探索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新型城镇化基金等投融资新路径和新机制。

27.努力提升城市工作水平。

(1)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编制省域空间规划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和质量,全面开展城市设计。

(2)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推进寿县国家级和合肥等7市省级“多规合一”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切实发挥规划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

(3)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宽带安徽”和“互联网+城市”行动,提升城市网络带宽,建设智慧城市。

(4)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28.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按照彰显特色、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旅游文化名县和生态名县。积极做好特色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规模、提升层次。积极做好配套文章,围绕中心城市主导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和专业镇。

(2)加快供水、电网、公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3)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发展,启动一批中心村和美好乡镇建设。

29.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制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引导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强化资源型城市主城区与工矿区融合发展,推动城区市政公用设施与矿区对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解决棚户区改造、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

六、突出开放引领,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30.全面对接国家“三大战略”。

(1)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能源开发、工程承包、科教人文等合作交流,建立重点产业产能合作项目库。

(2)制定并组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

(3)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继续推动长三角大通关、科技、信息、产业转移等领域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拓宽经济合作平台。

(4)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谋划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

31.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1)落实《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重大展会、专题活动等平台功能,聚焦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努力提高精准度和成功率,办好新一届国际徽商大会。落实《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突出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培养吸引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研发、采购、物流、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

(3)加快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依法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改革经验。

(4)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和渝北工作。

32.拓展对外投资合作领域。落实中德两国总理在皖会晤达成的重要成果,深化产业、金融、教育、城镇化、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皖德合作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中德合作产业园。完善皖俄“两江地区”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国际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平台作用,重点做好与印尼、巴西等国的产能合作对接工作。建立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合作联盟,推动相关产业境外集聚发展。

33.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落实《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建立省级开发区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开发区扩区标准,加快开发区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出台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开发区创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绿色园区。启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落实开发区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支持申报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

七、突出节能减排,切实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34.严格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国家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制定方案,层层落实年度任务。严格实施能源双控制度,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各地区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挂钩制度。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效“领跑者”制度。

35.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实施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污染综合治理、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等六大工程。加快巢湖流域、黄山、宣城、蚌埠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等实施意见,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36.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转变。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新增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180万千瓦。严格能效准入门槛,新建发电机组同步建设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鼓励火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7.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园区、商业、社区、产品试点,探索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制定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实施方案,主动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再培育并推广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

38.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继续在餐饮业等领域开展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

八、突出脱贫攻坚,守住社会民生底线

39.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实施一批增优势、补短板、强基础的扶贫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住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脱贫与新型城镇化、农村危房改造、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力度。

40.大力促进就业创业。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帮助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推进“创业江淮”行动和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支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以创业带动就业。

41.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创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努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安排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质升级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等深度融合。

九、突出衔接对接,编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

42.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抓紧修改完善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围绕“十三五”重点领域,抓紧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编制,注重专项规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和可操作性。把规划纲要实施和工作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规划纲要的指导作用,把发展思路、重点任务转换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十、突出作风建设,提升发展改革工作效能

43.加强法治机关建设。以加快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为主线,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以权力清单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监督管理为保障,扎实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化法治理念、完善制度体系、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行政执法、创新监管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八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努力将我委建设成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运行规范、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机关,切实实现职能转变、作风转变,真正实现微观向宏观、审批向监管、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的转变,全面提升发展改革工作法治化水平。

44.全面从严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中央《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为依据,以“从严落实机关党建责任推进年”活动为载体,抓好《中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45.强化工作落实。围绕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学军书记、锦斌省长等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等中心工作,及时拟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设定时限;围绕“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及重点工程、“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引江济淮工程等“十三五”重大工程、专项建设基金、易地扶贫搬迁、新型城镇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拟订督查计划,及时开展督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掌握实情,解决问题;同时主动衔接上级和相关部门,强化信息交流,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工作落实。认真配合做好审计、巡视、综合考核等工作。

4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会议精神,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廉政教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强化不可触碰“底线”。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围绕项目审核、资金安排等环节上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预防、监督和惩治体系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推进廉洁行政。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条例和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要求”等规定,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4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大系统内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强化系统合力建设。

48.做好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强化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意识,落实各项待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有益离退休干部身心健康的活动。

49.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4105”行动计划、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改革等为重点,加强策划,创新手段,积极宣传我委推动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为推动全省发展改革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0.高效保障机关后勤服务。加强对接并细化方案,确保按照省统一部署如期完成滨湖中心新办公楼搬迁工作。规范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接待经费预算执行;加强公务车辆管理,认真落实车改政策。继续履行综治责任,开展平安机关建设;强化综合施策,建设节约型机关。 

上一篇: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下一篇:关于安徽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