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鞍山市高度重视互联网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紧抓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机遇,积极营造互联网发展氛围、培育互联网产业载体、推进信息惠民工程,促进传统企业加速转型。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马鞍山市互联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6月份全市信息消费规模达71.2亿元,同比增长32%,电子商务零售额达24.5亿元,同比增长22%。2013年以来,马鞍山连续两年被阿里研究院评为“中国电商百佳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电商企业和个体商户达6400多家。
发展氛围日渐浓厚。2014年以来,马鞍山市加快互联网经济推进步伐,先后开展中国(马鞍山)互联网大会、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马鞍山市“互联网+”专题研讨班、企业信息化营销培训会、电子商务培训会等各类活动50余场,普及互联网思维,提升发展互联网经济本领。成立中国互联网发展联盟(江东会),整合国内一流互联网领域资源,助推马鞍山市互联网产业发展。
产业载体逐步成型。市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饮马湖互联网创业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县云谷产业园、数字硅谷产业园等初步建成。皖江信息产业园、东华全国村镇银行金融云服务产业园、中意之旅软件园、智慧气象产业园加快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
信息惠民初显成效。一批惠民项目建成运行,“360行 行行出状元”公共服务平台、“信福小屋”平台等成功上线。其中,包括“信福小屋”在内的三个信息化惠民体验馆被评为省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信福小屋”平台荣获2014年度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评选提名奖。一批信息惠民产品研发投产。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小鸡游戏手柄、商品防伪溯源系统等13个本地信息化产品入选安徽省第三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
传统企业加速转型。目前,全市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达41家,约占全省总数10%,位列全省第三。2014年,十七冶、惊天智能、方圆支承三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并获国家补助资金10万元。2015年,马钢、华菱、福马三家企业入选第二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马钢自动化公司则被评为工信部2015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
下一步,马鞍山将继续从政策、载体、项目等方面多管齐下,紧跟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动态,促进全市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制定规划政策。通过制定出台《马鞍山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马鞍山市关于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本地互联网经济发展政策文件,明确全市互联网经济主攻方向、产业布局和产业扶持政策,为互联网企业来马投资铺平道路。
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完善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政府产业投资资金与社会资本成立互联网产业投资公司,有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互联网创新发展领域。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重点投向互联网经济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互联网产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三是加快载体建设。明确园区发展定位,推动产业集聚。加快推进饮马湖互联网创业城、皖江信息产业园建设。组建互联网经济招商队伍,瞄准国内互联网细分行业10强,积极寻求与相关全国协会,咨询投资公司合作,制定招商地图,通过多种招商途径,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互联网企业,推动互联网园区载体加速集聚。
四是紧抓重点项目。加快与神州数码公司合作,重点推进智慧江东投资公司成立运营,有效带动市民卡等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与腾讯公司合作,推进微信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利用微信的成熟平台,真正实现城市服务无缝覆盖。加快皖江信息产业园建设,推进马钢-斐讯云计算项目,建设大型云计算中心,为马钢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及周边省市企业提供计算服务。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出台互联网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政策,帮助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依托市委党校、安工大、市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龙头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推进安工大软件实习基地、职业技术学院饮马湖互联网学院、微软IT学院、师专软件园互联网学院等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组建一支互联网经济的研究队伍,整合市内外专家学者、本地经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布局跟踪国内外发展趋势,定期汇编成册,报送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