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六安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序“去降补”,推进“调转促”,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高地”。落实去产能有关政策,严控新增产能,积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动工业向“绿”的方向转。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先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改造,2016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居全省第3位。以“五个一批”为抓手盘活困难企业存量资源,实施升级改造和资产重组,成功盘活企业300多家,清理闲置资产40多亿、闲置土地1.2万亩。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跑”。工业经济档次持续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六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36.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2.1%,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8亿元,同比增长15.4%。高新技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4.3亿元,同比增长12.8%。着力构建创新发展体系,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累计认定安徽省新产品89项,应流集团核电高温合金铸件、涡轴发动机等“六安制造”享誉国内外。培育九大产业集群,引导投资向“绿”的地方进,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应流高温合金铸件、迎驾野岭产业园、沃特玛产业园、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发展平台集聚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将走廊建设成六安园区发展的升级版,打造成安徽西向发展的工业主轴,合肥都市圈的核心走廊。目前,《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正式印发,2016年,沿线37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8.5%,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3.2%。加强载体建设,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11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发展层次不断提升,2016年叶集开发区获批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高桥湾现代产业园荣获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积极推进以产业集群专业镇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全市拥有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20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精准帮扶企业做到“常态化”。强化跟踪服务,深入推进暖企行动,竭尽所能为企业“松绑减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16年,全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企业调研200余次,分别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150余次,市直部门共赴企业开展活动67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846项。成功举办了六安市第一届工业品展销会,通过展示展销、宣传推介、专场对接、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深化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对接会上成功签约83项,协议金额20亿元。制定了引导企业直接融资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发放“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贷款51.4亿元, “税融通”贷款7.9亿元,使用续贷过桥资金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