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的背后,是全市贯彻落实制造强市不动摇的结果。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潜力
近日,我市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组建的“杂环类农药行业创新中心”,经过材料形式审查、答辩等环节,最终从5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首批8个“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而兴达冶金新材料公司生产的“低喷溅纯钙包芯线”等8户企业的8个产品获得省“工业精品”称号,至此全市三年来有16户企业的22个产品获此项认定,极大地提升了优质产品的知名度。此外,华宇环保公司生产的“皮带机底部清扫机”等10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得省级认定。
为推进“四新”经济发展,我市分两批认定了30户企业为“四新”经济试点企业,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化学、环保、智能装备、机器人、信息等产业,并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据统计,全市纳入调度的910项重点工业及技术改造项目,1-11月累计完成投资738.3亿元,同比增长15%,超目标考核序时进度1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改造项目558项,1-11月累计完成投资392.12亿元,同比增长17%,超目标考核序时进度7个百分点。
平台推动助推成果转化
马鞍山智能制造产业产学研对接会上,东海机床等数家企业与高校现场签订合作协议;雨山区政府与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在征集企业技术难题的基础上,依托安徽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契机,我市每年分专题及产业召开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展专题讲座,高校专家与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合同),通过“点对点”的形式转化科技成果,部分企业的在研项目得到即时转化落地。
同时,我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成一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创客空间”和创业基地,为企业搭建多种创新服务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制造业加快升级。
资金拉动加快转型步伐
2015年以来,我市经信、财政等部门分三批次为规上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券扶持资金2561万元,有力地激发了企业开展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并带动企业创新投入近8000万元。
据介绍,为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我市多渠道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企业申报国家、省技术中心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和完善创新平台建设;以实施科技创新券的形式,推动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开展国家、省、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引导企业加强研发与创新,并给予相应奖励。
在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奖补资金方面,加强政策宣讲,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政策申报,组织、推荐蒙牛乳业纯甄食品质量安全回溯系统改造升级等171个项目申报工业强基技术改造、智能制造、专精特新、两化融合等32个类别制造强省项目资金支持,获支持资金达1.37亿元。注重市级财政资金对工业项目的支持促进作用,397个项目获市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8740万元。各级财政资金的申报与拨付,对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
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基础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围绕技术改造,五年来累计投入10亿元以上。而像该公司这样每年投入过亿元项目,目前市经信委在调度的有125个,正是这些项目建设的推进,支撑了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瞄准产业转型升级,滚动推进项目储备工作。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汇总编制《马鞍山市2017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涵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与综合利用等八大类958个项目,总投资1847.92亿元,其中技术改造项目540项,总投资1569.9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04.58亿元。同时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走势,结合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导向计划进行滚动调整。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我市全面开展重点工业及技术改造项目调度、建设推进工作。特别突出重点抓好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确立并实施重点技改项目领导牵头协调推进工作举措,定期调度、上门协调服务。建立落实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月度网上调度、季度现场调度工作机制,同时对照年度目标,倒排进度,确保工业技改保持均衡、快速推进态势,着力推进工业项目快建设、早竣工、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