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全市各地的工业园区内,到处呈现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轰鸣不绝的生产机器,忙碌不停的工人,时时都能触摸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跳动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股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劲风热潮。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舒城县杭埠镇,在振兴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培育中小配套企业为新动能,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园区项目产业化、产业园区化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目前落户企业150多家,建成投产企业近百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超亿元产值企业20多家,现已形成一条涵盖液晶模组、电子线路、电子结构件、电子材料、精密电子模具、精密加工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近5年来,开发区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增长均达100%以上,正在向建设千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目标迈进
为盘活传统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加快调转促步伐,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12月19日,投资达5000万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安徽大唐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裕安经济开发区。据负责该项目招商单位的裕安区财政局局长孙乃发介绍,该企业项目主要利用生物质中所含的热量和可燃性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利用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结合大型生物质电厂的规划布点,合理利用周边区域的生物质资源,积极推广生物质发电的应用,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大量的绿色电力。更重要的是,该项目上马后能杜绝周边百余公里内秸秆随地焚烧,还可以给周边农民带来增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以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据市经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8.6%;工业用电量37.2亿千瓦时,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数达970户,比上年净增12户。
提升“两化”融合内涵
两化融合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不断渗透,带动了企业持续创新,加快了机器换人脚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出台《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六安实施方案〉》,以推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发挥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重点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启了“六安制造”新时代。
近年来,安徽应流集团每年投入数亿元引进或自制自动、智能化系统,行业内率先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和生产手段,引进3D打印、无模造型、激光烧结快速成型等设备,ERP、ME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模拟软件、铸造机器人等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施,让企业实现了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5%,产品结算周期缩短50%,不良品降低20%,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应流集团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系统集成等各个关键领域,制造模式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2016年,应流集团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通过“两化融合”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应流集团的实践是六安市“两化融合”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全市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7家、市级34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家、省级30家。我市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提高工业供给质量
在推进振兴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市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积极强化对重点企业以及工业用电量、库存率、产销率、利润率等主要指标的监测调度,定期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提前做好预报预统预审工作。集运行监测、政策宣传、项目申报为一体的省工业云平台,实现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全覆盖。及时发布了六安市2017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有23个重点工业项目纳入市领导联系帮扶内容。建立全市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库,动态收录1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68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投资194亿元。星瑞齿轮高端商用车变速箱、迎驾野岭产业园、中财管道二期、中至信家居二期、宝业绿色建筑产业园、富美医疗、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基地以及舒城杭埠电子信息集群一批项目、金寨光伏制造集群一批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2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15%。
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出新、品质更新。新增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安徽工业精品”6项、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3家。16件作品入围安徽省第四届工业设计大赛终评。推荐7项产品申报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荐6家企业申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荐7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倡导智能制造的新型生产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改造,建成省级智能工厂6家、省级数字化车间3家。开展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和僵尸企业摸底调查,摸排出困难企业100余户,按照“五个一批”方式,开展处置帮扶工作,目前,90%的困难企业已重新焕发活力或快速实现投产;对全市涉钢企业开展全覆盖的梳理排查,逐一核实是否存在违规落后产能,发现后快速拆除六安顺发冶金装备有限公司的4套8台中频炉和安徽金安不锈钢铸造有限公司的2套4台中频炉。积极开展暖企活动激发新活力。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决策部署和各项惠企利企政策。